当前页面: 首页 > 常识 >

平仄怎么分上下联押韵( 平仄对立,浅谈对联的平仄格律。)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8 09:20:30    

《对对交流会》

第3期 : 平仄对立


联友们:

大家好!

本期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联的第五项基本原则——“平仄对立”。也就是如何掌握对联的平仄格律。

平仄对立: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。具体来讲,这一基本规则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:

一、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各分句,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上平仄要交替;而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平仄要相反。

二、多句联的各分句之句脚的平仄要交替,一般情况下,其声调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。但是,需要阐明的是,句脚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,即所谓的“马蹄格”,不失为较佳的格式,然而它绝不是唯一的。例如,朱氏规则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,其特征是上联各句之句脚,除尾句收于仄声外,其余都是平声。所以,对三句及三句以下的多句联而言,朱氏规则与马蹄格是相通的、统一的。在楹联创作实践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变格格式,如三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平仄平仄平;四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仄平仄、仄平仄平等。从总结楹联创作规律性的角度来讲,不管是马蹄格、朱氏规则,或其它变格形式,都要坚持“每句句脚之平仄形成音步递换”的基本要求,是具有共识的。

例如:严寅亮题四川江油匡山书院联:    

上联:望远特登楼,分明几座村庄,红杏丛中沽酒旆;

下联:感怀凭倚槛,遥忆先生杖履,白云深处读书台。

上下联分别由五言、六言、七言三个分句构成,各分句句内节奏点遵循正格安排平仄交替,而上下联之相应节奏点平仄相反,即上联遵循“仄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平平,仄仄平平平仄仄”之格式,下联遵循“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”之格式;上下联分句句脚平仄分别为“平平仄”、“仄仄平”,令节奏和谐,酣畅可诵。

例如:柴逸题三门峡中流砥柱联:

上联:浩浩黄河,惊心动魄泻三门,波澜壮阔飞巨瀑;

下联:巍巍砥柱,立地顶天擎万世,气宇轩昂屹中流。

上下联由四言、七言、七言三个分句构成,前两句分别遵循“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仄平平”之格式,以及“平平仄仄仄平平”之格式安排平仄声律。末句,上下联平仄格式为“平平仄仄平仄仄”、“仄仄平平仄平平”,可视为变格,即按语意节奏,其节奏点为“波澜/壮阔/飞/巨瀑”、“气宇/轩昂/屹/中流”,满足了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要求。

以上这些当句的平仄格律都是遵循“马蹄韵”的格式,但对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,平仄格律出现了多元化的样式,除了“马蹄韵”,还有“鱼竿韵”,“竹竿韵”,“笔架韵”,“扁担韵”,“锦鲤翻波韵”等。创作对联和评判对联的时候要灵活多变,不能一叶障目,只知有“马蹄韵”,而不知还有其他韵格。

三、通常情况下,上联尾字用仄声,下联尾字用平声。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个别相反的例证,但从当代楹联创作实践看,这已形成一种最基本的定则。不过,如果上下联是流水对,当出句是平声字收尾,而对句是仄声字收尾,这时就会出现平声字收尾的出句做上联,而仄声字收尾的对句做下联,因为“流水”,是指上下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,相承相接。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,语气衔接,不可分割,不能随意颠倒,似水顺流而下,构成承接、递进、转折、选择、条件、因果、假设等关系。

例如:

朱元璋攻打姑苏张士诚时,豪气十足,他出联:天下口,天上口,志在吞吴;刘伯温对句:人中王,人边王,意图全任。

上联:天下口,天上口,志在吞吴;【朱元璋】

下联:人中王,人边王,意图全任。【刘伯温】

由于这是流水对,“志在吞吴”是成为“人中王,人边王”的前提条件,前后逻辑关系不能相互颠倒,所以,朱元璋出句平声字收尾,做上联,而刘伯温对句仄声字收尾做下联。

另外,需要补充两点。

1、当联句中使用领字、衬字,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、叹词、拟声词,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,凡在句首、句中允许不拘平仄,且可视之为嵌入联句中的、与节奏声律无关的因素,不与前后相连的词语一起计节奏。

何谓领字?

领字,源于古赓歌,是词曲特有的一种句法,对联用之。一般情况下,它处于句首位置,起引领下句(一句或数句)的作用,或在句意转折、过渡之处,起串合、联结各句的作用。领字在对联中的应用,常见一字领、二字领、三字领,亦称一字豆、二字豆、三字豆,当然也有四字领,乃至五字领、七字领等。对联中领字常由动词、副词、连词或短语充当,平仄皆有,虽然上下联之间以平仄相对为佳,但也可不计平仄。王力先生《诗词格律》中说:“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。懂得一字豆,才不至于误解词句的平仄。有些五字句,实际上是上一下四”,于联也当如此。

例如:汤寿潜题浙江嘉兴品芳茶园联:

上联:楼上一层,塔院朝暾,湖天夜月;

下联:客来两地,武林山水,沪渎莺花。

联语中“看”、“话”,即为一字领。

再如:张一麐题江苏苏州冷香阁联:

上联:高阁此登临,试领略太湖帆影,古寺钟声,有如蓟子还乡, 触手铜仙总凄异;

下联:大吴仍巨丽,最惆怅恨别禽心,感时花泪,安得生公说法,点头顽石亦慈悲。

联句中“试领略”、“最惆怅”,则是三字领。

2、要懂得有些字古今音的区别,才能正确分清节奏点字的平仄,汉字演变过程中,有的字古今读音发生了改变,有的字古音是仄声,而今音却是平声。例如:菊、竹、国、足等等,古音这些字都属仄声,而现代汉语都读平声。

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古今音要统一,要么都用古音,要么都用今音,上下联不能古今音混用。例如:

上联:观音山上观山水;【邹继海】

下联:福德庙前福庙堂。【杨家覠】

上联可以按照古音或今音,平仄格律不变,而下联中“福德”只能按照古音读仄声,不然,按照今音“福德”读平声,下联的平仄就不合律了。所以,该副对联必须按照古音确定平仄格律。

本期内容总结:

一、单句联平仄格律

1、当句要平仄交替,上下要平仄对立。(以七字律句联为例,“●”代表仄声字,“○”代表平声字,“◎”表示可平可仄的字,五字律句联只需将七字联前面两个字去掉即可)

(1)“马蹄韵”平起仄收式:

上联:◎●◎○○●●;

下联:◎○◎●●○○。

(注意:上下联1、3位平仄可以不论,但上联第5位必须是平声,否则,出现“三仄尾”,下联第5位必须是仄声字,否则,出现“三平尾”,对联忌“三平尾”,当避“三仄尾”

(2)“马蹄韵”仄起仄收式:

上联:◎○◎●◎○●;

下联:◎●◎○◎●○。

(1、3、5位平仄可以不论)

(3)“鱼竿韵”

上联:○○○○○◎●;

下联:●●●●●◎○。

(如果上联第6位是仄声,则下联第6位必须是平声。)

(4)“竹竿韵”:

上联:●●●●●●●;

下联:○○○○○○○。

(5)“扁担韵”:

上联:●◎○○○◎●;

下联:○◎●●●◎○。

(6)“锦鲤翻波韵”:(即,王力先生称之为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的变格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)

上联:◎●○○●○●;

下联:◎○●●○●○。

(7)“笔架韵”:

上联:●○●○●○●;

下联:○●○●○●○。


二、多句联平仄格律

在多句联中,各分句的平仄格式遵循上述格律,各分句的句脚之间的平仄格律,可以遵循“马蹄格”,也可以遵循“朱氏规则”,或其他变格。总之,要遵循“平仄交替、音步变换”基本原则,避免出现“四连仄”、“四连平”甚至更多连平连仄等现象即可。

注意:在多句联中,各分句的平仄格律可以不一致。例如,安徽桐中联:

桐中敲铜钟,童男童女同上学;

○○○○○,○○○●○●●;


前分句平仄格律用的是“竹竿韵”,五字全平,后分句用的是“马蹄韵”(当然,“上”字处当为平声字,用仄声字,不合律了。)


在对联创作实践中,遇到平仄不合律时一定要懂得调整和修改,方法要灵活,不能墨守成规,有时方法很简单。例如,乾隆出上联:

上联:妙人兒倪家少女;

●○○○○●●

这副上联当句平仄失替,不合格律,但只要将句中间加个“逗号”分开成多分句联,变成:妙人兒,倪家少女;平仄就合律了。所以,规则要活学活用,触类旁通,灵活多变,才能玩起对联来得心应手,灵活自如,其乐无穷。

但愿本期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