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: 首页 > 常识 >

豆科植物有哪些(它是豆科家族一员被民间誉为“亚洲人参”)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6 10:24:41    

我们可能每天都吃到豆科植物,比如大豆、花生、豆角等,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,豆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,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,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,共有19000多种,从热带雨林到沙漠,从高山到流水潺潺几乎无处不在。它们既有直立生长或缠绵不断的藤蔓等草本,又有耸立高大的乔木。

这些豆科植物有两个共同的特点,一是花大多为两性花,具有鲜艳的颜色,以紫色或紫红色居多,常常具有花冠和花萼;二是果实一般为荚果,内含多颗种子,形状和大小各异,有的甚至有毒。像中药材黄芪、决明子、甘草;槐树、观赏花紫藤、紫荆;以及槐树、苏木乔木类等均属于豆科植物,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豆类家族的另一个成员——葛。

葛原产于我国,葛的名称最早在《诗经》里出现过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”用来表达男女爱情,衷诉思念之情。

它属豆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,木质的藤蔓可以长达10~30米,而匍匐地面的最长可延伸至上百米,其强大的延展性使一般藤蔓望尘莫及;叶片深绿色,有心形圆状或少分裂的掌状。夏末开花,花朵较小,呈蝴蝶状,表面有小绒毛,淡紫色,与蔬菜扁豆花相似度高;秋季结果,种子呈圆球形,黑褐色,外皮较硬。

葛的根、叶、茎、花、果均能入药,其中根茎块价值最大,也就是我们说的葛根,葛根的形态呈长圆柱形,有分枝,表面表面光滑,呈灰褐色或浅黄色,还有少量深紫色,内部为白色或黄白色。《图经本草》记载:“葛根生汶山川谷,今处处有之,江浙尤多。春生苗引藤蔓,长一二丈,紫色,叶颇似揪叶而青,七月着花似豌豆,花不结实,根形如手臂,紫黑色。今人多以作粉食之”。

别看它的藤蔓柔软纤细,然而它的地下根茎块十分发达,一般有手臂粗,据报道2017年山西阳城县有一村民挖出了一个巨无霸的“野生葛根”,长度达到了5米,重量有300斤左右,分支长度都在1米之上。

在民间,流行“北人参南葛根”的说法,由于葛根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,堪比人参,因此被人们誉为“亚洲人参”。它分为粉葛和柴葛两大类,其中粉葛色白、肉多、少筋,淀粉含量为30%~40%,比红薯还高;柴葛纤维含量高,淀粉含量极少,一般用于药材。

其实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对葛有了初步认识,利用它的藤蔓织绳织布,因此葛在古代俗称夏布。周朝时,朝廷在中央设立“掌葛”官职,负责征收和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,以及提供食用葛粉等事宜。

葛根富含葛根素和大豆异黄酮、花生素、黏液质、蛋白质等有效成分,是人体保健养生的天然佳品。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目前发现的异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,含量达8.0~10.0%。细分为葛根素、大豆苷、染料木苷、大豆苷元、染料木素、香豆雌酚及异甘草素等。抗菌活性显著,尤其在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面表现出色。

最早葛作为药材治疗疾病,有文字记载见于汉朝的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消渴,身大热,呕吐,诸痹,起阴气,解诸毒”。《名医别录》中说葛根“疗伤寒中风,头痛,解肌发表,出汗”。宋代药物较为发达,将含淀粉量高的多种葛根均作为药用葛根使用。

虽然粉葛和柴葛均为药材,因其成分不同,功效也不同。粉葛偏重于清热解肌,生津止渴,醒脾解酒;柴葛侧重于解肌、透疹、升阳、止泻。中医发现葛根还有卓越扩张血管和疏通血液作用,被誉为“血管的天然支架”和天然“血液清道夫”。

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减轻肝脏对有害物质的损伤,排出肝脏当中的残留毒素,特别是对于经常喝酒的人士,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,因此又被称之为“护肝宝”。

粉葛是很好的天然解酒剂,在《食疗》中记载:“葛根蒸食之,消酒毒,其粉亦甚妙”。《千金方》也说:“酒醉不醒,用葛汁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也记载“葛,味甘,性平,无毒,主治小儿腹泻,葛根是阳明经药,兼入脾经,脾主肌肉,解酒毒。”

葛根粉当中含有大量的大豆甙,可以有效的分解酒当中的很多成分,与此同时葛粉中丰富的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,也可以帮助胃肠道蠕动,加速酒精的代谢。葛花也有一定的解酒作用,但对花粉过敏的人群要慎用。

葛根制粉方法相对简单:将新鲜的葛根清洗干净,再削去外皮切成块状,进行榨汁后过滤,再静置沉淀数小时,然后将上面的水液倒掉,最后晒干。宋代《本草衍义》记载了作粉的方法:“冬月取生葛,捣烂入水中,揉出粉,澄成垛,入沸汤中良久,色如胶,其体甚韧,以蜜拌食,擦入生姜少许尤妙”。

葛粉加入水冲泡或者煮服,黏稠透明,因口感略带苦味,加入一勺蜂蜜不仅增加甘味口感,而且具有生津止渴、润肠通便的效果。

相关文章